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

可憐的孩子與傻孩子


是的,倉促的將選修課程納入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範圍,對三十萬資質、程度不同,並且在距離考試不到一百天的關鍵時刻後,便要受測的孩子們來說,確實不妥(二十日,本版黛玲文)。然而,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那些對選修課程或課外知識有興趣,並且花時間去自修研習的「傻孩子」呢?我們真的要對那些「傻孩子」說:別浪費時間去研究那些「不會考」的東西?

但不是有人說;凡走過,必留下痕跡!

記得筆者的老師在信裡曾經提到:「一個制度若挑選不出或不鼓勵人才,就無法達成進步的目標。」每當媒體報導其他地區的中學生們有特殊的表現時,我們不免要感嘆;此時,本地的中學生們,卻在教育體系與考試制度的束縛下,仍不斷地在重複進行著毫無創造力的背誦與演算。我們的孩子確實是可憐的,因為他們在求學過程中,被陷於一個永無止盡的讀書←→考試的循環裡而脫不了身。若有人膽敢跳脫這個循環,學校、老師與家長的「關心」馬上接踵而至;「等你考上高中(大學)以後,就可以……

但不是有人說;活在當下!

我們的教育體制,到底是要拯救那些可憐的孩子們?還是要鼓勵那些「傻孩子」?筆者在十八日本版上〈考試至上〉一文中所要表達的是,我們應該回歸教育的本質,不能總是以考試、升學為目的,而扭曲同學們的學習行為。我深切地期望同學們能多擁有一些自主學習的環境,早日脫掉「可憐」的標籤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