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

別鬧了,飢餓三十


生理的飢餓與心理的無望,哪一項比較要人命?

照理講世界展望會基於人飢己飢的情懷不斷大力倡導飢餓三十活動,這應該是件極有意義的事,矛盾的是,只要在媒體上聽讀到他們提出來的廣告,心中無名的反感便油然而生,這會兒還特別將原本塞在<語錄>中的一段文字單離出來強調這份反感,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

為什麼認為「飢餓三十」是場鬧劇?多年前聽過一個笑話: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參加飢餓三十會真的餓壞了,於是參加前先去大吃一頓,活動完了之後,為了慶祝也好,鼓勵也罷,大夥兒再去吃它一頓好料的……

不曉得那些年年月月都在飢餓三十的人,怎麼看待飢餓三十?

說個故事給大家聽吧。在非洲肯亞有個小女孩名叫Florence Wambugu,她每天與母親在田裡辛苦工作,但往往還沒收成作物就遭病蟲害肆虐,難以餵飽一家十個小孩的肚子。Florence Wambugu是個聰明的孩子,她好問、不氣餒並不斷尋求可能提高作物產量的方法,她的母親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,於是做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決定:她把家裡唯一一頭母牛給賣了,籌錢讓女兒讀書。Florence Wambugu沒有辜負她母親的期望更沒忘了家鄉的苦難,最後她拿到了博士學位,目前正致力於基因改良作物的研究,期望增加非洲的作物產量。

Florence Wambugu和她的母親失去了吃飯的工具,換來的卻是無窮的希望。她們的飢餓感是真實的,因此才能產生活下去的力量!反觀我們這些吃太飽又想沽名釣譽的傢伙,不是無病呻吟就是醉生夢死。

我只想問飢餓三十的主其事者一個問題:除了年年鼓吹體驗虛假的飢餓感之外,你們有沒有像Florence Wambugu一樣,思考根本解決糧食問題的策略,如果沒有,很抱歉,你們在演的,就是一場鬧劇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