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

台灣基因研究 秀出傲世成就?


日前媒體報導了美國科學家在「創造生命」的研究領域上又跨出重要的一步。在台灣,由陽明大學與榮總合組的研究團隊(榮陽團隊),則公佈了可能與肝癌有關之「人類第四號染色體」上的部分遺傳密碼。在政治異色新聞充斥的羅生門中,能夠看到一些有確切證據而具有推導性質的報導,可真是一件令人感到欣喜之事。不過筆者認為,媒體在報導榮陽團隊的成果時,有下列不妥與美中不足之處。

首先是有誇大報導之嫌。平面媒體上斗大的標題寫著:「台灣基因研究 秀出傲世成就」。以學術界的習慣來說,若是真有「世界第一」或值得「昭告天下」的研究成果,科學家們第一個想到的,恐怕是將成果發表在《科學》或《自然》等學術期刊上,怎會只是開個記者會來昭告天下?另外,此次成果發表會展示的是「人類第四號染色體上DNA之百萬含氮鹼基的序列」。有過「DNA定序」工作經驗的人應該知道,這個過程的確是繁雜的,但若說是需要特殊的「研究能力」才能完成,只怕是言過其實。因此,榮陽團隊的確為台灣在解讀「人類基因組」的工作上做出貢獻,但用「留下了傲人的痕跡」來形容實在是溢美之詞。

其次是發表的內容有些地方令人不解。榮陽團隊指出:「台灣地區的定序錯誤容許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下,較人類基因組初稿百分之一的精確度更高」。我們知道,人類染色體中有許多DNA的片段不能表現功能,也就是這段DNA無法指導細胞合成月生 月太  或調節其他基因的表現。如果在DNA定序工作前,不知道哪一段是基因,哪裡是沒有功能的DNA片段,需要投注千分之一的錯誤容許率在那些沒有功能的DNA片段上嗎?「人類基因組」的定序是一件與時間賽跑的工作,高精確度代表的是費時、耗力。這樣的人、物力的投資值得嗎?又如果DNA定序的目標已知是基因,根據筆者對基因表現的了解,即使只有一個含氮鹼基的解讀錯誤,都可能讓基因失去功能,在此情形下,千分之一的錯誤容許率是否又低了些?另外,榮陽團隊之所以選擇第四號染色體,是因為許多肝癌患者的第四號染色體有「染色體缺失」的突變現象,因此團隊懷疑,這個個缺失的部分是抑制癌症的基因所在,同時期望未來能以此資料作為防治肝癌的基礎之一。令筆者納悶的是,是什麼原因特別容易引起第四號染色體發生突變?若是理化因子,不應該出現這種專一性,而是不同染色體的普遍性突變。若是生物因子,是病毒或是其他?如果這個問題不先釐清,即便結果真如團隊的預期,這個抑癌基因,不是隨時都可能再度遭受那個未知的致癌因子的傷害嗎?如何能藉此預防肝癌?

身為教育工作者,非常企盼本土科學家們能夠有好的成果發表,也好在課堂上當教材與同學們討論,同時讓同學以這些科學家求真求實的精神為榜樣。如果有朝一日,榮陽團隊真的如願在第四號染色體上發現抑癌基因,並能詳究基因及其產物的作用機制,進而對肝癌提出防治建議,屆時才真是眾所矚目並足以昭告天下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