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

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如何附著在膜上?


當你提出了正確的問題時,你已經有了一半的解答。
 
啟蒙者—毒理室的學長學姊們
 
今天在課堂上講到了細胞的構造,其間提到細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,意即細胞膜是一種具有選擇性的介面,故又被稱為半透膜。凡是分子夠小又不那樣親水的(無極性,即難溶於水或親脂的分),例如氧分子與二氧化碳分子便可直接經由擴散作用進出細胞(對水而言,氧與二氧化碳皆可溶,但溶解度都不高,有部電影名稱描述此一現象就很貼切:他沒那麼喜歡你;He's Just Not That Into You.),至於擴散指的是分子們整體而言從高濃度往低濃度方向運動的過程
「老師,有問題。細胞都會行呼吸作用而消耗氧氣並產生二氧化碳,因此細胞內氧分子濃度必低於細胞外;二氧化碳分子濃度必高於細胞外,所以你是不是應該說氧分子擴散入細胞、二氧化碳分子擴散出細胞才對。」
「你說得好極了。不過如果我們考慮到白天植物的綠色細胞時,它除了呼吸作用外,同時也在進行更旺盛的光合作用,而光合作用會消耗二氧化碳並產生氧氣,因此細胞內氧分子濃度必高於細胞外;二氧化碳分子濃度必低於細胞外。那麼,你還會堅持要我修正前述講法嗎?」
剛才我們討論的是細胞膜面對無極性、小分子的狀況,同學們應該追問的是,如果分子夠小卻親水(Hydro-philic意即極性分子),也就是易溶於水的物質,能否同樣經由簡單擴散進出細胞?答案是否定的。那是因為細胞膜基本上是由脂質構成的(另外尚有少許蛋白質與糖類,請見下圖。細胞膜由脂質構成是有它演化上的道理,你要不要思考一下?),而脂質的部分結構「討厭」水,連帶的喜歡與水「混」在一起的物質,脂質也排斥、疏遠它(Hydro-phobic)。問題來了,細胞所需的物質,例如葡萄糖、胺基酸、礦物質與部分維生素都易溶於水;當然還有水本身,顯然都無法藉由簡單擴散跨過細胞膜而被細胞吸收利用,沒了這些養分的補給,細胞必死無疑。怎麼辦?


細胞的解決方法是,在細胞膜上開出許多專用道(見附圖),以供這些極性分子進出之用。這些構造都由蛋白質組成(見下圖),依作用形式不同特稱為通道(圖左)、載體(圖中)與幫浦(圖右),前二者在執行功能時不耗能,稱為促進性擴散(仍以濃度差決定分子運動方向);後者則以耗能方式加速物質的傳輸且可對抗濃度差傳輸(意即可由低送往高),特稱主動運輸。(這些研究結果成就了三位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)





「老師,這些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如何附著在膜上?它們會脫落嗎?」
「未來你們會知道蛋白質是由胺基酸依據遺傳密碼在DNA上的順序一一串連而成,而胺基酸共有20種,有些側支親水、有些則斥水。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在膜中斥水區域;即脂肪酸組成的部分,顯然以側支斥水的胺基酸為主,否則不能穩定的與膜內脂肪酸群『水乳交融』,此現象稱為疏水性效應。因此,就算當膜蛋白因某種外力被推擠出細胞膜時,由於細胞內外滿是水分子,最終還是會因其結構的斥水性,再度被水分子給撞回細胞膜中。

2020生物指考試題
 21 AD
 
「這問題是很有啟發性的。譬如說膜蛋白被合成之後怎麼知道自己是要到細胞膜上扮演角色?(199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)它們又是如何辨識不同的極性分子以各司其職?(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)另外細胞膜上聯結在蛋白質上的醣類也有許多重要的功能等待發掘,搞不好下一屆諾貝爾獎就由相關科學家獲得呢!所以還是那句話,歡迎各位立志成為科學家,共同探究並理解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,還有我們自己。」
許多人終日企盼神蹟降臨,卻從來不曾領悟,原來活著並能理解這一切的自己,就是一樁天大的奇蹟。

附註:極性描述的是電子不平均地分布在組成分子的各個原子間,而傾向集中在像氮、氧與氟的原子旁;反之若電子平均分布在分子的各個原子間時稱為非極性。

附註:分子間親和力的高低是相對的,據《搞笑學物理》的作者說,單獨的水分子與脂質分子是可以結合的很融洽的,但一群水分子與脂質分子混在一起時,它們傾向各自聚在一起。我無法理解的是,作者怎麼操作單一的分子?又怎麼觀察?

附註:細胞膜是很活潑的介面,有流體(氣體與液體的通稱)的特性,故常用流體鑲嵌形容細胞膜。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